9月,西塞山茶香縈繞、法韻悠長,由湖州市科學技術協會主辦,湖州市科技館、湖州市科普聯合會承辦,吳興西塞山旅游度假區管委會、杼山妙境景區、沈家本歷史文化園鼎力支持的“法蘊智光 青山‘智’愈”假日科普秀場溫情啟幕。來自湖城的小科迷們暫別城市喧囂,走進浸潤著茶香的山林與承載著法治文脈的場館,在“茶文化探秘 + 法治科普 + 非遺體驗 + 科學實驗” 的多維互動中,既感受青山綠水的“治愈力”,又汲取文化與知識的 “智慧力”,開啟一場兼具人文溫度與科學深度的假日科普之旅。
杼山智行《生態密語》:踏尋茶蹤,在山林間解鎖茶文化密碼
活動首站聚焦杼山——這座因陸羽著《茶經》而聞名的文化地標,也是湖州茶文化的重要發源地。不同于常規的山林游覽,本次《生態密語》探索之旅以“茶文化”為核心線索,山妙境景區的講解員化身“茶史向導”,帶著親子家庭沿著陸羽曾踏訪的路徑,沉浸式感受茶與自然、茶與文化的交融之美。
“大家知道嗎?唐代時,杼山是湖州重要的產茶地,陸羽曾在這里觀察茶樹生長、記錄制茶技藝,最終為《茶經》寫下關鍵篇章。” 向導指著山間連片的茶樹叢,引導孩子們近距離觀察:“看這茶樹的葉片,邊緣有鋸齒,正面光滑、背面帶絨毛,這是適應當地濕潤氣候的特征——正是這樣的自然條件,孕育出湖州茶的獨特香氣。”

唐風茗鑒《非遺智繹》:手作茶香,讓唐代制茶技藝“活”起來
離開杼山,孩子們移步唐風茶寮,開啟《非遺智繹》唐代蒸青制茶技藝體驗——這一環節既是對杼山茶文化的延伸,更是讓非遺技藝走進大眾生活的生動實踐。活動特別邀請了湖州唐代蒸青制茶技藝非遺傳承人朱老師,他面前的案臺上,竹匾、蒸籠、茶杵等古法制茶工具整齊排列,瞬間營造出濃郁的盛唐茶氛圍。
“唐代蒸青茶,講究‘蒸、揉、烘’三步,每一步都藏著老祖宗的智慧。蒸茶要把握火候,太生則茶味苦澀,太熟則失去清香;揉捻要順著茶條紋理,才能讓茶汁更好地釋放。”朱老師一邊演示,一邊手把手教孩子們揉捻鮮葉。孩子們踮著腳尖,小手握著溫熱的茶葉輕輕揉搓,家長則在旁幫忙鋪平揉好的茶葉,茶寮里滿是新鮮茶葉的清香與親子間的歡聲笑語。

法蘊古今《智溯律源》:走進沈家本,讓法治知識“童”樣易懂
科普之旅的第三站,走進沈家本歷史文化園——這座以中國近代法治先驅沈家本命名的場館,成為本次活動“法蘊智光”主題的核心載體。為了讓孩子們讀懂“法治”的意義,文化園工作人員將抽象的法律知識轉化為生動的互動體驗,讓“普法”變得趣味十足。
在沈家本生平展廳,講解員以“講故事”的方式展開科普:“100多年前,沈家本先生看到舊法律里有很多不合理的規定,比如酷刑,他就帶頭修改法律,提出‘法律要公平、要保護老百姓’,這就是我們現在說的‘法治精神’。”

奇點實驗室《牛頓超能場》:玩轉科學,讓物理定律“看得見”
活動最后一站在沈家本歷史文化園的書屋內,奇點實驗室的《牛頓超能場》科學秀,為本次“智”愈之旅畫上圓滿句號。科普老師化身“科學魔法師”,用一個個有趣的實驗,將抽象的牛頓力學定律轉化為直觀的現象,讓孩子們在驚嘆中感受科學的魅力。
“大家看這個‘牛頓擺’,左邊的小球撞過去,右邊的小球就會彈起來,中間的小球卻不動——這就是‘能量守恒’的奧秘!”老師一邊演示,一邊邀請孩子上臺嘗試。隨后的“氣球動力小車”實驗更是點燃全場:孩子們親手將充氣氣球固定在小車上,松開氣球口,小車瞬間向前沖,老師則在旁講解“反作用力”原理;“蘋果落地模擬”實驗中,老師用磁懸浮裝置展示“如果沒有引力,蘋果會飄起來”,讓孩子們直觀理解“萬有引力”的意義。

伴隨孩子戀戀不舍的身影,“法蘊智光 青山‘智’愈”假日科普秀場圓滿落幕。本次活動打破了“科普 = 實驗室”“文化 = 場館”的傳統認知,將湖州的茶文化、法治文化與生態資源、科學知識深度融合,既讓孩子們在自然與文化中放松心靈,又在體驗中收獲知識,真正實現了“青山治愈心靈,智慧點亮成長”的活動初衷。
主辦單位:湖州市科學技術協會 版權所有?2018湖州科協 浙ICP備10020302號
地址:湖州市仁皇山新區皇山路(市科技館內) 郵編:313000 ? 電話 : 0572-2398696