9月2日,長興縣農村農業局、長興縣科協牽頭,聯合縣成人教育學會及虹星橋鎮成校、農辦、科協共同承辦的2025年農村實用人才(農函大)培訓正式開班,吸引了當地50余位懷抱求知熱情的新型農民踴躍參與。本次培訓以“秸稈綜合利用”為核心,課程設計環環相扣——從理論探索到技術剖析,從創意開發到動手實踐,編織出一幅完整的資源再生經濟圖景。
湖州市農業農村生態與能源中心專家周婷以《從政策到實踐——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路徑探索》為題,帶來一堂高屋建瓴的系統課程。以觸目驚心的現實警示切入,剖析秸稈露天焚燒對大氣環境與土壤生態的雙重危害,喚起深切共鳴。視野隨即轉向全球治理框架,梳理國內外“禁燒令”法規脈絡與綜合利用現狀,為本地實踐找準坐標系。政策脈絡的梳理尤為關鍵——她詳解各省份因地制宜的秸稈利用扶持政策,清晰描繪出國家層面對此綠色產業的戰略重視。技術落地是全場焦點。周婷深入講解秸稈肥料化、飼料化、基料化、原料化與能源化“五化”并舉的典型技術模式,其展示的湖州市秸稈收儲中心科學布局規劃,更以本土化案例有力印證了政策與技術結合釋放的巨大效能。

本地土專家的經驗分享接續點燃課堂:稻豐農場莫建華老師以《“廢”盡其用,“肥”田生金》為題,分享秸稈堆漚還田、過腹還田等實用技術,剖析其提升地力、增產增效的顯著生態與經濟價值,并展望秸稈高值化利用的未來趨勢。
手工藝人陳富珍則展現了秸稈的藝術蛻變。在《“秸”盡所能,變廢為寶》講座中,她傳授秸稈預處理秘笈與基礎編織技法,靈巧手指翻飛間,尋常秸稈化身精美工藝品,讓學員親眼見證“點草成金”的奇妙,現場驚嘆連連。
未來,虹星橋鎮成校將推出深度融合理論與實踐的新型培訓模式:學員們不僅能在云端課堂夯實綠色技術理論,更將深入田間地頭的示范基地進行觀摩學習,并親自動手參與秸稈制作的實操課程。本次培訓通過體系化課程為本土人才全方位賦能,助力他們成長為名副其實的綠色技術“傳播者”與鄉村生態“振興官”。
主辦單位:湖州市科學技術協會 版權所有?2018湖州科協 浙ICP備10020302號
地址:湖州市仁皇山新區皇山路(市科技館內) 郵編:313000 ? 電話 : 0572-2398696